新的一年總會帶給人美好的祝福,開瓶酒、約上幾個好友,開啟新一年的旅程,在這個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里,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以獨特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帶來,各具特色的方式也有著自己不同的寓意,那不同國家的新年都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呢?
英國人過元旦
英國:英國倫敦的元旦,煙花和大游行是必不可少的,來倫敦跨年,吃喝玩樂一樣可都不會落下了。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,櫥中有肉。英國人認為,如果沒有余下的酒肉,來年便會貧窮。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,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,他們不敲門,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。按英國人的風俗,除夕夜過后,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,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。
日本人過元旦
日本:元旦期間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會參與忘年會,在忘年會上敬請享受飯菜和酒,忘去過去一年的不利,迎新春得一年來臨。大家還會到神社或寺廟里參拜,大部分人去神社參拜,這是巫女最忙碌的時候了。新年大竹班子也是日本人過新年的娛樂,打羽子板原先是中國的游戲,室町時代傳入日本。輸了的那一方要受罰,在臉上畫圈圈。
德國人過元旦
德國: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,樹葉間系滿絹花,表示繁花如錦,春滿人間。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,爬到椅子上,鐘聲一響,他們就跳下椅子,并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后,以示甩去禍患,跳入新年。在德語中,“圣誕烤鵝”和“除夕鯉魚”已成為兩個固定的單詞,由此不難看出德國人過年的飲食習慣。
巴西人過元旦
巴西:新年鐘聲敲響后,巴西人高舉火把,蜂擁登山,他們爭先恐后地尋找象征著幸福的金樺果,這個活動被稱為“尋幸福”。據說,只有不畏艱險的人,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。還有許多巴西人會選擇去海邊過新年。按照當地習俗,新年第一天,須用左腳跳過七道浪,據說這七個海浪會帶走晦氣、帶來好運。
朝鮮人過元旦
朝鮮: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,在新年也有貼窗花、桃符的習俗。朝鮮人在新年時,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。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,祈求上天保佑,驅走鬼魅,賜給幸福。元旦黎明,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預先扎好的稻草人中,扔到十字路口,表示送走邪惡,迎接吉祥福星。黃昏,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,祝愿家人四季平安。
第2頁:元旦發展歷史 原來已有5000年歷史
元旦馬上就要到了,這意味著我們馬上就要告別2016年迎來2017年,意味著你又老了一歲,意味著全新的開始,當然,最重要的是意味著你擁有了3天的假期,很多的小伙伴是不是已經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。元旦三天的假期對于“日理萬機”的上班族真是如饑似渴,這段時間可以和家人團聚,可以約上幾個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但是,現代人的生活,元旦的到來好像只剩下三天假期的愉悅,對于元旦本身你又了解多少呢?
別只記著放假 元旦的這些事你都知道嗎?
元旦,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“新年”,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,元,謂“首”;旦,謂“日”;“元旦”意即“首日”。當然,還有一種說法是,元是始的意思;旦是象形字,上面的“日”代表太陽,下面的“一”代表地平線,“旦”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,象征一日的開始。古人稱正月為元,初一為旦。元旦就是新年開始的第一天。
“旦”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
其實元旦一詞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,它最早出現于《晉書》:“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,其實正朔元旦之春。”南北朝時,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《介雅》詩中有“四季新元旦,萬壽初春朝”的記載。宋代吳自牧《夢粱錄》中有關于:“正月朔日,謂之元旦,俗呼為新年。一歲節序,此為之首。”的記載。
一直延續到公元1911年,中華民國的成立,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為“順農時”“便統計”將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,改公歷1月1日稱為“元旦”,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。1949年9月27日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,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,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,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。
迎接2017年
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,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“立春”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,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“春節”,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――“元旦”,并列入法定假日,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。這才有了我們的元旦節和讓人興奮的三天假.
文件來源:別只記著放假 元旦的這些事你都知道嗎?http://jd.zol.com.cn/621/6217626.htm